<!--go-->
劉備東征途中接得閬州來表,總道是張飛遣至。及取閱表文,乃是張飛營內都督署名,不禁驚詫道:“難道張飛已死了麼?”忙展開一閱,果系張飛怒撻左右,為帳下將張達、範強所害,攜首投吳。
劉備頓時放聲大哭,更觸起關公遺痛,號慟不休,將佐等從旁力勸,方才收淚,追諡張飛為桓侯。查得張飛長子張苞,已經早亡,乃令次子張紹襲爵。張飛一死,東征將中無一名將。
正在下詔撫卹,忽由東吳來了使人,呈上一箋,系由南郡太守諸葛瑾差來,劉備已有慍色,撕開函封,但見箋中有數語云:
“奄聞旗鼓(指劉備)來至白帝,或恐議臣以吳王侵取此州(指荊州),危害關羽,怨深禍大,不宜答和,此用心於小,未留意於大者也。試為陛下論其輕重,及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損忿,暫省瑾言者,計可立決,不復諮之於群后也。陛下以關羽之親還何如先帝?荊州大小孰與海內?還是天下大?俱應仇疾,誰當先後?若審此數,易於反掌。”
先主閱到此處,即擲箋委地,喝將來使斬訖,還是將佐援引古義,奏言兩國相爭,不斬來使。且諸葛瑾為丞相兄,更宜曲為顧全,從寬貸宥。劉備才命赦死,喝將來使逐回。
原來吳主孫權,為取得與蜀和平,特遣諸葛瑾使出劉備,而不少將佐甚懷疑諸葛瑾會叛吳歸蜀,謗言流聞仍傳於外,孫權就將自己的態度宣示於眾人道:“子瑜與孤從事積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為人非道不行,非義不言。玄德昔遣孔明至吳,孤嘗語子瑜道:‘卿與孔明同產,且弟隨兄,於義為順,何以不留孔明?孔明若留從卿者,孤當以書解玄德,意自隨人耳。’子瑜答孤道:‘弟亮以失身於人,委質定分,義無二心。弟之不留,猶謹之不往也。’其言足貫神明,今當有此乎?孤前得妄語文疏,即封示子瑜,並手筆與子瑜,即得其報,論天下君臣大節一定之分。孤與子瑜,可謂神交,非外言所間也。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仍遣諸葛瑾至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