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抗戰時期的華夏,真可謂處在十分落後的階段當中了,什麼物資都供不應求。
尤其是糧食!
戰火紛飛的年代,沒有人有心去種植糧食,男人們都征戰打仗,留在村裡的大多數是老弱以及婦女,在耕作能力上,都相對薄弱。
秋天,鬼子下鄉掃蕩要徵糧食。
中央軍不事生產,也要徵收糧食。
種一份地,交兩份糧食,誰受得了?
可受得了受不了,人家手裡有槍。
不交?人家就搶。
戰亂年代人心惶惶,誰還有心思種糧?
曾經有一位美國的專家,經過研究中國人的體質之後,為中國人定製了一個食譜。
並且認為,作為抗戰計程車兵,這些是必不可少的基礎中的基礎:
10克鹽,35克肉類,70克蛋白質,340克蔬菜,850克的大米。
美國的專家說這份食譜,已經是最低的標準了。
但當時南京政府看到這份“低標準”的食譜之後,也只能露出無奈的苦笑。
對於中央軍當時的後勤供應來說,最多隻能滿足這個標準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
別忘了,中央軍後面有政府養著,一直被認為“富得流油”,但是也只能滿足這份食譜的三分之一。
八路軍可沒有人養著,得自給自足。
袁朗面前倉庫裡的紅薯小米,是八路軍戰士在打仗之餘,自己耕種種出來的。
當時,美國專家在瞭解到情況之後,十分吃驚,若是按照這一份供餐標準來算。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