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思道指出,吏治之弊古就有之,這人非聖賢,除了極少數人外,大多數人在利益之前很難有能把持得住的。這就是人心的問題,朝廷眼下制度已在,制度是一方面,其中養廉制度至少可以保證大多數願意當清官的官員衣食無憂,並且抵制住一些誘惑。至於監督制度也能及時察覺到吏治的問題,再加上國法的約束,只要朝廷有決心,他認為在經歷福建一案後,整個大明吏治定將有極大的好轉。
“不過臣以為,此事萬萬急不得,只要皇爺和朝廷的決心不變,自然有大治的一日。再者,眼下我大明新復國土,這些國土都需人去治理,何況水清則無魚,下重藥固然能治得了重病,可往往也容易大傷元氣啊!”
鄔思道這一番話說完,朱怡成靜靜坐著半天都沒開口,他想了想後目光朝著鄔思道望去,若有所思問:“你今日來是受人所託吧?”
鄔思道根本就沒打算瞞過朱怡成,當即笑著點頭承認:“皇爺英明。”
緊接著,鄔思道又解釋道:“其實臣也覺得如今大張旗鼓有些過了,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當日皇爺在殿中雷霆震怒,三法司和錦衣衛,甚至包括軍機處自然不敢怠慢,而今肅貪已近尾聲,可皇爺卻一直未有任何交代,不能不讓群臣惶惶。再者,有些官員的確該殺,可是有些人卻未必有重罪,如今正是用人之時,有些小錯者倒不如小懲即可,以示仁德……”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