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是以才有兩軍交戰之時用盡手段,欲一探敵軍虛實。
如遣派斥候、細作,窺探敵方兵力多寡,糧草幾何。如在陣前立雲車、箭樓,以瞭望敵軍陣形。
但人力有窮時,僅憑肉眼,又能看清幾里,望過多遠?
一兩裡撐到天了。
所以才有遠觀雲煙以估敵方兵力多寡,俯地聽聲以辯是步是騎。
然有了此物,哪還需如此麻煩?
只需予七八里外尋一開闊居高之處,以此物一觀便知。
特別是兩軍對戰之際,不論是擺的是何陣形,是前強後弱,或前弱後強,或是何處兵多,何處兵少,何處為騎,何處為步,只寥寥幾眼,就能看的清清楚楚。
驚駭之間,元淵與楊舒恍然大悟。
退守河東之後,崔延伯並未意志消沉。反而鬥志昂揚,欲一雪前恥。
雖是初敗,但手中餘兵依舊有七八萬之數,且大部皆為朝廷中軍,頗為堅韌。非敗一次就為驚弓之鳥的州兵、郡兵可比。
便是西海火器詭譎,無所不破,不敢言勝之,但只要步步為營,嚴防死守,至少也可將李亮阻至大河以西。
然而卻事與願違:無論崔延伯於何處列陣,或於何處伏兵,無論準備的有多充足,佈置的有多嚴密,李亮總是能尋到崔延伯的薄弱之處,一戰而勝。
就如開了天眼,或是能掐會算一般!
而且還是李亮極少動用火器的前提下。
久而久之,屢戰屢敗,任崔延伯鐵打的神經也經不起這般蹂躪。是以但聞西海又來強援,恰又接到元遙令他退守隴東的詔令,崔延伯便當機立斷,退到陳倉。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