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招展,鑼鼓喧天。1621年的7月1日,盛夏中的伊斯坦布林街頭,人潮洶湧,接踵摩肩。街道兩旁的樓房中,更是有人沿途不斷的拋灑鮮花花瓣。如此盛景,自然是大明帝國的高等級使團,於這一天抵達了奧斯曼帝國的首都。
說是高等級使團,那可真的一點不假:特命全權大使陳子壯,常駐奧斯曼武官劉興祚,特命副使崔應元,以及本次使團的特別官員,內閣三輔袁可立、工部尚書徐光啟。
當前大明的科研,趙士禎、孫元化師徒的研究方向是槍械、大炮、火藥。畢懋康是負責軍工整合:現在大明的軍械越來越複雜,如何把科技帶來的新材料整合到一起,也是一項非常複雜吃力的工作。宋應星目前的主研方向是農業和機械,吳又可等人則是研發醫藥。李之藻主研基礎物理、化學。而楊廷筠則是偏向西方人文歷史和哲學——這是社會科學方面了。
在這麼多人中,只有徐光啟是統籌全域性的。所以,這次請教易普拉欣科技方面的事情,當然得他來——只有他才最清楚,目前大明的科技樹瓶頸在哪裡。
至於袁可立,那當然是朱由棟特意安排的:目前的奧斯曼和大明只是暫時的盟友,易普拉欣不可能毫無保留的展現所有的東西給明國的使團看。而袁先生的洞察力是極強的。所謂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其他人看到一就只是一,而袁先生看到一,可以推出二,甚至是三!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