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透過芸姚一頓忽悠,荀子他們都震驚地發現天下的矛盾之處了,為了獲得解釋權,必然就會有睜眼說瞎話的人。盯著珠寶說糞土,盯著糞土說珠寶,他們並不是本著真相來說話的,而是為了解釋權胡說八道,肆無忌憚。
當然荀子等人其實也是如此,不然也不會非十二子了。只是他們不見得真正理解自己行為的本質,只是經驗主義地透過批判前輩學者來構建自己的解釋權。可以說他們是成功的,透過非十二子建立了人性本惡。這也導致了雖然同樣是構建禮樂等級,卻讓其他儒生不願意接受他們。
荀子的弟子更是直接成了法家,把禮樂替換成了法條,也算是徹底走出了自己的路,構建了自己的解釋權。禮樂被踩在腳底下,法條登上大舞臺,被秦國認為是好於禮樂的。
荀子意識到了問題,就是他們還是在爭強解釋權的過程中,並沒有完全搶過來。依舊有大量的儒生推崇堯舜禹,認為堯舜禹才是君子的標準,荀子所言根本沒用。所以天下賢者少不肖者多,因為大家都不知哪一邊的君子才是真正的君子。
但這個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我們非十二子,不崇堯舜禹,他們同樣也可以非議我修身治國的主張,非議君子禮儀之始的主張,非議我人性本惡的主張。”荀子抖動灰白鬍子說道,今天可算是遇到高手了,於是他問道:“你說要讓儒家再次偉大,又能意識到大家都在爭強好的解釋權。那麼你是崇堯舜禹,還是不崇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