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這是本月的米和柴的補充。”負責管理道路的路人每個月都會來草廬進行物資的補充,順便檢查一下芸姚渡口的用具,看看有沒有損壞,有損壞的話就需要派人來修理。
“辛苦路人了。”芸姚看他們把車上的物資搬運到廬裡後,她拿出一串竹簡,每一塊竹簡上都有印記:“這是上個月在廬裡吃飯的旅客印記。”
路人拿過來檢查,暗中和其他廬對應,計算芸姚這裡用掉的小米數量,基本上是一樣的,這就說明芸姚沒有公米私用:“三個竹節,一個角節,一個旌節,上月一共五批人?”
“是的。”節是這年代外出必須要帶的東西,相當於通行證,就算芸姚出門也必須帶,不同的身份帶不同的節。
比如丈師的二兒子要來采邑看望父親,就得帶竹節,是用竹子製作的節,屬於魯國國內的國人專用。如果芸姚要出門,要帶角節,一種牛角製作的節,是貴族的節。
而旌節不是具體的哪個節,泛指國外的節,不同國家的節也是不一樣的,以示區分。
也就是說上月裡芸姚的草廬裡有四波魯國人停下來吃飯,三波是國人,一波是貴族,外加一波外國人。
吃飯的人會用自己的節在竹片上留下一個印記,也證明芸姚沒有私吞小米。
把竹片收好,路人還要繼續去其他地方補給,順便看看哪邊的路壞了,大雨之後很多路都需要修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