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第一批出土的文物送到了北京,中科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專家蘇秉琦端詳完送去的一個小陶盂後,充滿驚喜地說,這批石器誕生的年代肯定比仰韶文化要早,這很可能是我國半個世紀以來新石器時代考古工作的突破口!
1977年7月,磁山遺址進行正式大規模發掘。深藏地下數千年的秘密昭然大揭,一個震驚世界的文化遺址出現了。
二
大地有靈,蒼天有性,文物可鑑。
在位於武安南洺河北岸磁山村東的這爿臺地上,經過前後3次,斷續11年的考古發掘,發現有古人房基、灰坑及成批的糧食窖穴等,出土陶器、石器、骨蚌器等文物5000餘件。出土的陶器以夾砂陶器為主,有部分泥質陶,其代表**物有直壁筒形盂、鳥頭形支腳、深腹罐、小口壺、三足缽、圈足罐、碗、盤等器物。石器以帶足石磨盤、磨棒、斧、鏟、鑿等為主。遺址內還發現大量走獸、飛禽、魚蚌、家畜、家禽和黍、粟、榛子、小葉樸、碳化胡桃等動植物標本,其中原始農業、飼養業和地下儲糧技術的發明,尤其農作物黍、粟和家雞遺骸以及碳化核桃的三大重要發現,填補了國內新石器遺存考古的空白。
在磁山遺址,考古工作者們共發掘灰坑468個,發現其中88個長方形的窯穴底部堆積有粟灰,層厚為0.3米至2米,有10個窯穴的糧食堆積厚達2米以上。粟、黍遺物的發現,修正了國際人類學專家此前認為粟起源於埃及、印度的觀點,把世界種粟歷史上溯了2000年。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