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讓匠人不能養家餬口的罪魁禍首恰恰是自己家,這是朱家造的孽。拿大明一個七品官來說,年俸四十兩。若是實發四十兩銀子俸祿,以現在大明的物價其實也不算太低了。
最大的問題在於大明混亂的貨幣制度,還有濫發的寶鈔。一個七品官的年俸是九十石祿米,每月若是實發也就是七石半。
可是發俸祿的時候可不是都給你發米的,而是發一部分米,這叫做本色,其餘部分用布匹、調料等貨物抵扣,稱之為折色。這些折色的物資摺合的價格遠比市場上要高的多,等於是拿到手的俸祿就已經貶值了。
最坑的是還有一部分是用寶鈔衝抵,大明寶鈔的名聲那可真是頂風都能臭十里,領了寶鈔那就等於俸祿被朱家用一張擦屁股都嫌硬的廢紙給代替了。到後來官員全部拒絕接受寶鈔,寶鈔就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不光是官員如此,類似匠戶、胥吏等端公家飯碗的人員都受此弊政之苦。匠戶們的苦日子跟大明的薪俸制度有直接的關係,只是朱瞻基無法對工匠們言說而已。
朱瞻基寬慰的話老人還是聽了進去,也許工匠更需要一個叫做希望的東西,去安撫他們苦難的人生。
“那敢情好了,就是太孫您是大人物,不可能一直管著我等,總有一天會換一個新的大使。我等還是一樣受這刁滑之吏的氣。”
“再遇到如此贓官,你們就團結起來與他分說,也可以找本宮,只要你們的要求合理,本宮就給你們做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