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鄭蘊武老練道:“聲音如此之小,這小伶歌喉不行,想不到大名鼎鼎的秦樓也會拿這種小伶來濫竽充數。”
有人沒聽清,朗聲問道:“表演什麼曲子?”
這次中年儒生代為回答,朗聲道:“《桃夭》?”
聲音清亮,這會大夥都聽清楚了。
鄭蘊武又點評道:“這儒生聲音倒是清亮,只可惜是個男的,大家來青樓可是為了聽女子唱曲。”
合奏聲起,小伶開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歌喉高時抑揚,低時墜地,聲音令人意外,卻是一把好嗓子。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有人搖頭,有人晃腦,有人吟詩,有人叫好,卻是古風新調,將琵琶的細膩纏綿和橫笛悠揚極好的融合起來。
謝禮聽得是如痴如醉,喝著美酒,只感覺這真乃人生一大快意之事,前半生都白活。
一曲唱畢,謝禮卻是意猶未盡,朗聲道:“打賞。”
鄭蘊武笑道:“這小伶底子雖好,一是未經錘鍊,二是技巧不夠熟練,三是合奏至少有四處破綻。這賞銀肯定不多。妙就妙在這曲子增色不少,卻不知是誰譜的曲。”
果不其然,小伶怯怯的在大廳巡了一圈,盤子上的賞銀卻是寥寥無幾。倒不是眾人吝嗇,當賞不當賞分的很清楚。
來到謝禮處,謝禮卻豪氣的給了二兩銀子,讚道:“唱的真好。”贏得小伶抬頭看他一眼:“謝過公子大方。”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