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祖寬是有苦說不出。
他所率領的這支由三千遼兵組成的騎兵營,參將是祖大樂,曾是明軍在遼東的模範部隊。
在那場發生在崇禎元年的寧遠兵變中,寧城十三營因欠餉四個月,軍兵在軍官的率領下歃血為盟發起兵變,只有這個遼兵馬營坐營不動。
他們不禁善於在欠餉狀態下忍飢挨餓,還能保持嚴明軍紀,在己巳之變的灤州、永平之戰,面對後金克敵制勝;平定吳橋兵變的亂首李九成時即使寡不敵眾,險些被叛軍擊潰,稍稍撤退在友軍來援後,仍舊能整隊廝殺取勝,最終將李九成圍死登州,戰功彪炳。
但榮譽不能當飯吃。
從關外到關內,從河北到河南,地方處處無糧,有仗可打時尚可收穫戰利,無仗可打補給不便,軍漢便難免會少數脫伍、強買強賣、偷雞摸狗乃至私自劫掠,焚燒房屋、辱人婦女。
而祖寬雖然升職很快,但出身草莽,最能跟士兵同甘共苦,士兵捱餓他也能感同身受,對待自己的軍兵並沒有那些將門勳貴才有的官架子,又在遼東耳濡目染,清楚自己的官身權力完全來源於率領的軍隊。
因此大多數時候,士兵和地方發生衝突,他都會選擇硬梗著脖子護短……時代風氣正在慢慢變化,國難思良將,武夫的地位越來越高,在法辦和護短之間,那些文人出身的知縣知府,頂不過祖寬。
彈劾他的紙片子,在兵糧不濟的環境與他們立下的戰功想必,也不過爾爾。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