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九里關北側的長峽,南北兩端的出入口狹小,易守難攻,縱深處卻稍稍開闊一些。
騎隊進入長峽,兩側山巒起伏,崖險峰峭,雪花紛紛揚揚而下。
長峽之中還有不少難民淹留,在驛道兩側搭建大大小小的窩棚,面黃肌瘦,在寒風之中瑟瑟發抖。
徐懷與孟節、許亢等人商議,也主要在九里關及峴山以南設定粥場,賑濟南下難民,但依舊有人故土難離,奢望能很快收復失地重歸故土。
這兩年來,從河東、河淮經南陽、安州南下逃避戰亂的民眾,多達三四百萬人,還主要都停頓在荊湖北路。
這麼多難民要有棲身之地,要吃飯,要掙扎著生存下來,哪裡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大越立朝以來,荊湖北路開發較為充分,但也絕不可能一下子容納將近自身人口近一半的難民,只能將難民繼續往荊湖南路、往江南東路、江南西路、往兩浙路疏散。
對絕大部分難民,背井離鄉的逃難之旅都苦不堪言。
當世民眾,普通身體孱弱,數千裡奔走,體弱多病者可能就直接倒斃途中。
而即便最終能到江淮、荊南等地,依舊存在跟當地人爭田爭地的激烈矛盾。
大量難民南下,對土地兼併嚴重、此際以佃耕為主的江淮、荊湖地區民眾猶是極大的衝擊。
一方面,土地主能獲得更為廉價的勞動力,必然會將佃租抬得更高。
另一方面,戰事仍頻,需要不斷的加強賦稅才能維持巨量的消耗,與胡虜對抗,而所加徵的絕大部分賦稅又必然會轉嫁到佃農、自耕農的頭上,使他們更加的處境雪上加霜。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