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趙平安道:“無需設定時間,否則是刻舟求劍。要根據局勢變化,譬如現在廣南戰事吃緊了,死了好多人,疫病和饑荒夾雜。又恰逢文彥博罷相,政治上來說現在的朝廷處於過度期,沒主心骨,應該不會接受任何主張。類似這種收縮時期的特徵是,但凡在朝廷行走的人都會覺得‘不做不錯’,這是政治常理。”
王安石楞了楞,“你的意思是,待得將來廣南局勢平復,朝廷有了新的宰執,那時本堂再上陳《文學改革書》?”
趙平安道:“學生覺得這樣最好。”
王安石問:“萬一新的朝廷主心骨是極端保守派,不喜歡本州呢?”
趙平安笑道:“這更好,將來的宰執越不感冒,您越要《建言》。只要建議真做到世事洞明人情練達,朝廷越拒絕,則您聲勢越大。”
“卻是為何?”
即使是大人說話,王雱也忍不住岔口問了。
趙平安道:“這叫代入感。譬如話本中的人物,只要做的正確,又受到打壓時,讀者會把情緒帶入,為他不平,為他著急,喜歡他,同情他,希望他不妥協,希望他強力反擊。學生以為,若相公建言正確而朝廷採納,則天下人會記住朝廷的清正高效,反而淡化對您個人的認知。”
“相反,朝廷越拒絕您,則和您有相近思路的人會越喜歡您,越希望您爆發登頂。”趙平安道。
“所以結論是:管他透過還是不透過,管他高興還是不高興,到時候本堂都把建言上陳,讓他們去頭疼?”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