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大明崇禎十四年,九月二十四日夜,天色早早就暗了下來,女兒河、小淩河兩岸的明清雙方大軍,也各自罷兵歸營。
古代行軍作戰受限於指揮不便,許多軍令都是提前謀定,輕易不會變更,因為大軍調動困難,各營都是按照軍令要求,獨自佈防。
一旦突然變更軍令,往往會使得各營將士們無所適從,白白空耗體力,尤其是在臨戰之際,就算當世強軍,也很難做到臨戰變陣。
或許也就是“岳家軍”、“戚家軍”等,這種能夠在數千年曆史上留名都強軍勁旅,才能夠做到臨戰變陣,而不生亂。
歷史上的記錄筆筆皆是,多少當世的強軍,毀於“朝令夕改”?
而夜戰在古代也不是十分盛行,自古以來都是白日作戰,入夜則各歸本陣,謹守營壘,待來日天明後再出營作戰。
這是因為古代受到各方面條件的限制,缺乏能夠照亮遠處的可控光源,像《三國演義》等中描述的挑燈夜戰的事很難發生,即使舉著火把夜戰都很難做到。
比如在滿天繁星的夜裡,必然也是伸手不見五指,這是即便你舉著火把,可距離稍遠一些還是什麼都看不清楚。
而即使是在皓月當空的夜晚,其能見度還算稍好之時,同樣是隔了一段距離便什麼都無法看清,試問如此條件下還怎麼打仗?
在諸般限制之下,古代的軍隊幾乎完全不具備夜戰的條件。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