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對於明軍在女兒河方向上的戰略,清軍早已知曉,只是一直不能明確具體的渡河登陸地點而已。
清國睿親王多爾袞最終定下的應對之策,其實很簡單明瞭,卻又很有效果,那就是放棄女兒河南岸的陣地,全師撤回北岸。
按照多爾袞的意思,女兒河上的所有浮橋都必須拆除掉,如此一來,只要專心守好河岸即可,無須再分派兵馬守衛浮橋。
然他的這一決斷,卻遭到以肅親王豪格、武英郡王阿濟格等一干王公大臣的反對,他們提出的理由也很是充分,讓出南岸給明軍可以,但一定要留下浮橋,以便將來能迅速出擊,再奪取北岸。
經過一番爭議,最終在鄭親王濟爾哈朗的斡旋之下,才決定暫留雙子山西側的驛道浮橋,還有再西邊河灣處的浮橋。
如此一來,如果清軍能夠按計劃在女兒河北岸,將明軍殺得鎩羽而歸,那麼他們的精騎勇士便可立即透過這兩座浮橋,源源不斷的殺到南岸,甚至有望一舉重新奪回乳峰山和石門山。
當然,清軍也因此要分出一部分兵力,駐守雙子山要衝,以及那兩處浮橋,同時在白廟堡還要保留一部兵力,以便就近支援兩處浮橋的防守。
為了最大限度的集中兵力,清軍在雙子山也只是留駐了一個甲喇的兵力,而那兩處浮橋則各有一個牛錄,領著兩千餘隨軍雜役駐守。
即使白廟堡也只是留駐了兩個甲喇,三千餘的正紅旗勇士而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