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別看王安石已接近古稀之年,情緒上來了,一樣有年輕人的衝勁。
在得到官家詔令回到內閣後,便把趙曦所提出的想法,一律自己背上了。
這樣惡毒的想法,不應該在一個英明神武的君王腦子裡……臣工,不就應該這樣嗎?
替官家背鍋,王安石早就輕車熟路了。
然而,內閣諸位,只有對完善計謀的感嘆,根本沒有把這些跟品質什麼的勾連……都是講武堂出來的,都是受官家實用主義影響過的,也是追求結果的。
只要能將國朝利益最大化,誰在意那些細枝末節?
於是,在大宋和北遼的邊境線,出現相當詭異的局面。
二三十萬北遼騎兵,駐紮在析津府以南,不停的分出兵力清掃整個南京道的叛軍殘餘。而叛軍的主力卻守著永清這座孤城。
永清再往南五十里外,便是大宋的邊軍,僅僅是一部五萬不足的隊伍。戰車連綿,步騎井然有序,倒顯得是這三家勢力中最為彪悍的。
北遼已經打了一年多的內戰,追擊叛軍至此,要說沒疲憊是不可能的。而耶律乙辛的隊伍,更是入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事實上,他那些人也確實是喪家之犬。
而大宋的隊伍,看著讓人眼饞的燕雲,在朝廷的強令下,才壓制著北上的念頭,戰鬥意志自然是三方中最為強烈的。
自從耶律乙辛逃自永清城,或者說耶律乙辛潰敗到接近大宋營寨前,北遼追兵便停戰了。這在早年是不可思議的事,在這時候,卻讓人覺得挺正常。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