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不管興慶府耍什麼花招,有什麼想法,結果都是由形勢來決定的。
形勢就是:大宋的圍困,根本就沒有任何疏漏,根本就不存在突圍的可能。
雖然大宋不再推進了,也表明了議和停戰的誠意。然而,興慶府卻仍然不死心。
開始是一些零星的,小股騎兵的試探性突圍。前線也因此責問興慶府了,興慶府的理由也很充分······部落騎兵因懼戰而逃竄。
無所謂了,隨便。有理由沒理由都沒什麼區別,是不是部落騎兵逃竄也沒有區別。對於大軍而言,有多少突圍者,就殺多少。
果然,見宋軍並沒有因為有突圍騎兵而再一次大舉進攻,零星的突圍,就變成了多點開花的突圍,小股騎兵也變成了整編的騎兵隊伍。
戰火便又一次點燃了。不過,這一次,不是大宋在推進,而是西夏人左衝右突的想突圍。
挺沒勁的,真不知道党項人怎麼想的,既然大軍能碾壓式的推進,豈能在乎你分兵突圍?好好的一個戰場,成了大宋軍卒戲耍西夏突圍的遊獵場。
戰車首尾幾乎銜接了,各路大軍更是做到了沒有任何疏漏,真正的密不透風的圍困。統一的軍令,統一的訓練科目,形成包圍圈的宋軍,任何一個將領在指揮作戰時,都不存在兵不知令的情況。
別看是多路大軍圍困,在事實上,完全可以當成一個整體。
“差不多該回朝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