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萬里赴戎機,一戰沒全師,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
岐溝關和陳家谷兩次大戰,大宋精銳部隊損失慘重。罷了曹彬、米信,貶了潘美、王侁,趙光義這邊還沒佈置妥當,遼國君臣就已經開始大舉南下了。
安排一個合適的人選去鎮守邊關,對太宗來說確實是一件棘手的事,大宋朝能征慣戰的武將,後繼乏人。大宋立國已近三十年,跟著太祖趙匡胤打天下的那撥老將,石守信、高懷德、王全斌等人早已病逝,剩下的老的老,病的病。太宗當皇帝以來,崇文抑武,真正培養起來,能獨當一面的後起之將,扒拉來扒拉去,能拿得出手的,實在找不出幾個。
岐溝關之戰後,宋軍撤至高陽(今河北高陽東)、定州(今河北定州)、代州(今山西代縣)一線佈防。在太宗看來,北伐失敗原因主要在於將帥無能、違背其既定的戰略決策。他料定遼兵必定會來報復,太宗手上又沒合適的武將,決定啟用張永德、劉廷讓等久處閒職的宿將,來穩定邊境局勢。
張永德,後周時的駙馬都尉,那是跟太祖趙匡胤一樣,都擔任過後周殿前都點檢、南征北戰的前朝老臣。早已經在家養花逗鳥,含飴弄孫多年,此時已經年近六十,聽到詔令,只得再次披掛上陣。
劉廷讓,比張永德小一歲,本名劉光義,趙光義即位後賜名劉廷讓。後周太祖郭威任後漢樞密使鎮守鄴都時,劉廷讓就加入其麾下。大宋立國,劉廷讓跟著太祖趙匡胤征伐潞州李筠,任行營先鋒使。伐後蜀時,劉光義任副都部署,從東線進軍,與都監曹彬率步騎兩萬,自歸州沿長江西上,軍紀嚴明,秋毫無犯。有主帥王全斌在北線的斬關奪寨,突飛猛進,東線的劉廷讓一路上也沒遇到多大的抵抗。後蜀滅亡,以功領鎮安軍節度使。開寶六年(973),被罷軍職,出為鎮寧軍節度使。太平興國二年(977,趙光義將一批節度使授以環衛閒職,劉廷讓被罷節度使改授右驍衛上將軍。此時邊關吃緊,太宗又想起賦閒在家十多年的劉廷讓。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