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唐朝的科舉考試,為不糊名制度。
也就是說,主審官員們審卷的時候,是可以看到考生的資訊的。
這個考生是誰,籍貫是哪裡?
是哪個家族的?
父親是誰?
考官們審卷之前,都要先看一看。
那些沒有文名的學生士子,就是普通的官員審卷。
那些有背景,有大文名的學生士子,那就是褚遂良這個級別的親自審卷。
為何程處默跟褚天意說,你要是有一首詩能掛在尋芳閣的五層閣樓,最少能保證一個同進士的位置,就是這個原因!
你有了大文名,只要文章寫的不是太稀爛,就可以佔盡了便宜。
這一個月的時間,褚天意頭懸梁錐刺股,臨陣磨槍,怕的就是系統到時候拉胯,又或者到了緊要關頭威脅他。
雖說書看了沒多少,但是褚天意也有信心。
經歷過現代化各種考試的男人,對於考試一途,還是有著不少的心得的。
李世民登基後的第一次科舉,專門蓋了一座考場。
每個學子都是單獨的一間屋子,要考三天。
進士考策論和詩賦、文章。
明經考帖經、墨義。
前者難,後者易。
想要考取明經,只要熟讀經傳和註釋就可中試。
也就是按照書本出題,可以死記硬背,對於本身的才華,反倒沒有什麼要求。
可是想要考中進士,在詩賦一項,則需要具有相當的文學才能。
進士科,得第很難。
從古至今,一直都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