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實際的情形是,一兩銀子就是鉅款,要分割開來使用,試想,當時的地價是旱田三四兩到五六兩一畝,江南一帶的水田才是十兩不到的價格,一個人隨身帶幾兩銀子,就足夠穿行百里的使費了。
而最麻煩的就在於此。
銀子是官府或是官府認證過的爐房熔鑄的,所有官府出來的銀錠都是九成九以上的純度,然後再流通到市場。當然,市場是不能容納那麼大的銀錠,必須把銀錠剪開了使用。從五十兩一錠的大銀,到十兩,五兩,一兩,五錢、一錢、五分,依次向下。
如果明朝有大量的銅錢做為輔幣,銀子原本是不需要鉸的那麼碎的……但實際上銅錢的鑄造始終不足,就算是洪武年間最高峰的一億多錢也就等於南宋年間最低產量的一半也不到。
制錢不足,在銀本位的經濟環境下,銀子只能不斷的鉸碎,再熔鑄,再鉸碎流通,再一次回收熔鑄。
在這種迴圈流通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的熔鑄帶來了成sè和純度的問題,官爐成sè高,純度來,民爐則純底極低,在這種一收一熔的環節中,就不知道多少窮人百姓遭受了不該受的損失。
而因為銀子這種貴金屬貨幣的保值屬xìng,在流透過程中,太多的富人選擇把成sè好的大銀錠收藏起來,甚至有些富人專mén挖掘大型的地窖來做這種事,一收幾萬兩幾十萬兩上百萬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