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自古以來,寫匿名信舉告的行為,都被官府禁止,比如《秦律》中就有:“有投書,勿發,見輒燔之。”
就是看見匿名信舉告,拆都不要拆,立即焚燒。
《晉書·刑法志》也言,“改投書棄市之科,所以輕刑也。”可見這時候對於匿名舉報者,是處於棄市之刑的。
等到曹魏之後的隋唐,雖不再論死,但禁止匿名舉報仍被列入律法之中,比如唐律疏議曾載:“諸投匿名書告人罪者,流二千里,得書者,皆即焚之,若將送官司者,徒一年……”
再到《大明律》和《大清律》,都規定有類似的條文。
這樣的規定,本是為了塞誣告之源,杜奸欺之路。
但在蘇照看來,這是監察力量不足之下的妥協和示弱。
不可否認的是,匿名之書的舉告,的確是短期之內,打擊貪官汙吏的良策。
不管是因為私怨,還是確有冤情,匿名投書之人將會給予豐富的材料,剩下的就是核實,懲處……
“但要配合著超凡力量的輔助,這也是為了防止誣告。”蘇照已經考慮讓安安坐鎮御史臺的訊問室,配合談話、詢問,核實罪證。
“安安不是擅長聽人心事嘛,這就是活的獬豸,觸不直則去。”蘇照思忖著。
這個世界是有法術神通的,他是為了整頓吏治,裁汰出一批清廉正直之才,不是為了洩憤式的清理官僚階層。
下方,兩位樞密副使之一的馮匡面色現出一抹凝重,嘴唇翕動,想要規勸,但又覺得不妥,索性也不開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