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太初四年底,大齊高壓極圈統治下,被壓制下的各種矛盾,終於集中爆發。
從瀋陽到徐州,從內庭到邊關,從軍隊到民政,從渾河到淮河,南北多警,遍地烽煙,偌大帝國,再無一處安寧。
受瀋陽內亂波及,金應河和鄭一石兵團被重新整頓。
大軍分駐朝鮮、山西,河南、蒙古各地,截止十一月底,帝國引以為傲的十一大兵團十萬大軍,真正能調動的兵馬不過在遼東的區區兩萬人。
最要命的還不是兵力上捉襟見肘,而是資源的嚴重匱乏。
在長達十年的持續高烈度戰爭下,齊國國力早已嚴重透支,如今一旦失去湖廣和南明補給,帝國各條補給線忽然變得岌岌可危。
問題一直在內部。
以盧象升為首的新內閣,雖沒有像陳新那樣主張全盤改革,但都一致認為,大齊現有的高壓模式,已經難以維繫。
盧象升建議,請求減免遼東,山東等地農戶的餘糧徵集,縮減至武定元年的水平。
如果削減至武定元年徵收標準,只能收到一半糧食。
維繫帝國根基的十一個兵團很快就會缺糧少食的,崩潰在所難免。
除非,朝廷能在明年夏收之前,解決掉山東白蓮教和湖廣流民問題,而且要在兩場軍事行動中獲得收益(至少不能再繼續放血),否則,謝陽等人推斷,關內和遼東屆時將會崩潰。
奢談改革是痴人說夢,時間已經不夠,以戰養戰,成為續命的唯一可能。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