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嘉靖以後,明國財政趨於崩潰,恰逢四方皆有戰事,明軍疲於應對。
在東北,遼鎮與朝廷離心離德,李成梁的出現只是加速了這一程序。
既然帝國在邊境的統治難以為繼,即便沒有薩爾滸這樣的慘敗,遼東獨立出去也只是個時間問題。
在薩爾滸之前,遼東便已經呈現出獨立的趨勢。
發生於萬曆時期的所謂“高淮亂遼”,還有什麼“楊榮亂滇”,套用文官的經典敘述:皇上寵溺宦官,宦官禍害地方,激起民變或兵變,最後邊境局勢大壞,一發不可收拾。
可惜,明朝宦官本沒有什麼話語權,連鄭和這樣的太監巔峰,去世後,寶船被毀,史料全無,其他太監的遭遇可想而知。實際上,在明代,太監更多的是作為背鍋的存在,如王振······
否則,遼鎮與建奴的故事可能就是另外一個版本了。
以高淮在遼東收礦稅激起“兵變”為例,與其說是邊事爆發的導火索,不如說是離心勢力擺脫中央尋找的藉口。
當然,後來到了天啟、崇禎朝,遼鎮乾脆藉口也不用再找,朝廷絕不敢再派錦衣衛入遼東,算是默許了軍頭們的割據地位。
劉招孫思緒紛飛,抬頭望著遠處漸漸逼近的包衣阿哈,不由對二韃子們悍不畏死的精神表示十分欽佩。
作為穿越者,他很能理解這些包衣阿哈為生存而戰的決心和勇氣。
當然,能理解並不代表可以接受。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