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之所以選荊州和冀州作為試點,是因為這兩個州有兩個共同點:
一是戶口多,經濟實力強。治理成果對朝廷財政的影響權重大。
二是這兩個州的大族經過幾次清洗,實力大減,推行新政的阻力小。能夠參加分科選士的大多是接受教化之後的新生力量,對朝廷的向心力更強。
此外,冀州有他安排的杜畿、諸葛亮、曹昂等一眾少壯派官員,荊州則由他親自坐鎮,還是開發的重點。如果有人想在他眼皮子底下搞事,難度更大。在這兩個州試行,干擾最少。
楊彪仔細考慮後,建議加上涼州。
在西域商路暢通,朝廷又有意西征的背景下,涼州的意義越發凸顯。涼州又是推行教化最早的州,積累了不少人力,在涼州推行新政,也是給這些人才安排出路,避免出現浪費,有利於將涼州變成西進的穩定基地。
不出意外的話,西征的主力還是以涼州為主的幽並涼三州良家子。
劉協接受了這個建議,讓楊彪去擬定具體的條文。
考慮到最近司徒府的負擔日益加重,為了避免楊彪過於勞累,劉協與楊彪商量,在司徒府設立五長史,各負責數州的具體事務。
尚書檯同樣做出調整,安排十三位尚書與司徒府進行對接,每個尚書負責一州,進行相關資料的稽核、驗證,以及文書的收藏。
為此增加的職位,則用來安排剛剛歸附的荊州、益州官員、才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