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彝敏、彝超兄弟二人正在奮力收割著地裡的農作物。
時已五月中,去年秋天種下的越冬小麥已然到了收穫的季節。
他倆笨手笨腳的,一上午也沒割幾行。鄰人劉三實在看不下去了,主動提出幫忙,條件是以部分收穫的糧食或乾脆支付錢帛作為代價。
兄弟倆大喜,沒有絲毫猶豫就同意了。
他們真不缺錢。
父親拓跋仁福莫名其妙失蹤,好在家人沒受到牽連,只被沒收了家產。似乎過了這麼些年,有些事已經淡了,大夏聖人並不打算追究——這麼一想,父親跑得可太傻了。
在阿翁(拓跋思敬)的安排下,拓跋氏全家十餘口人遷移到了岐州天興縣,利用官面上的老關係,買了一塊公地,大約一頃有餘,耕作了起來。
買地的錢都是阿翁出的。但阿翁在去年過世了,給他們分了不少家產,至少在天興縣厚福鄉這一片,拓跋氏是首屈一指的大戶。
大戶也得自己種地,因為找不到佃農。北邊邠寧、涇原兩地曾經茫茫多的吐蕃人、羌人、党項人,要麼自己分了地,要麼不知道被遷移到哪去了,如今竟然難以找到佃戶,實在愁人。
再加上鄰人們也對拓跋家購買公地很是氣憤,人就更難找了。
所謂公地,就是字面意思,屬於官府手中未分配出去的土地。
公地的用處很多,以前唐為例,一部分公地就作為“職分田”來給官員發補貼,即這塊地的全部或部分收入,發給對應的官員。官員離任後不再享受這個待遇,換下一個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