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去年(一九九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我在榮民總醫院做心臟手術,為我主持開刀的張燕大夫因而與我成為好友。有一天,他和我說:“如果我早已認識你,就不敢為你開刀了。”我笑著說:“這就是不知道的樂趣啊!”回想從開刀房到恢復室這段時間,歷經三十個小時,我都是在渾然不知的狀態中,並不感到痛苦;後來知道許多人在門外整日守候,心裡一直覺得不安。我突然體悟到:世間許多的憂悲苦惱不都由於人知道的事情太多而造成的嗎?再回想我這一生當中,由於“不知道”而得到的樂趣可真是不勝列舉啊!
五歲那年,外公劉文藻溘然長逝,家中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中,我當時不知死為何物,只感到外公平日時常板起臉來訓人,現在卻睡得那麼安詳,不禁竊喜。及至稍長,方覺抱愧不已。所謂“少年不知愁滋味”,童年時因為“不知道”人事的滄桑,所以天真爛漫,隨著年紀增長,見識越廣,“樂趣”也漸漸淡然。
記得小時候,母親經常和兒女們說起一九二七年,孫傳芳與北伐軍隊在龍潭會戰,士兵們來家中搜人,拿刀到處亂刺的情景。儘管事過境遷已久,然而母親每次說到這裡,總是神色駭然,一副心有餘悸的模樣。那時的我,因為沒有經過戰亂,不知惶怖,只覺得與“官兵捉強盜”的遊戲相仿。十歲那年,抗日戰爭爆發,雖然真正的戰爭已經來臨,遠地也不時傳來日軍燒殺擄掠的訊息,但事不及身,所以依然不覺驚恐。當時我參加國民**舉辦的民眾補習班,因為念錯一個字而惹得全班鬨堂大笑,那種切膚之恥竟然有甚於耳聞戰爭之苦,至今仍記憶猶新。次年,我隨母親離鄉尋找在戰地裡失蹤的父親,目睹屍骨遍野,漂血成河的景象,我終於意識到戰爭的可怕,兒時與兄弟玩“騎馬打仗”的“樂趣”,也隨著“知道”事實的殘酷而消失殆盡。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