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回望來路,盤旋曲折如盤踞山野的長蛇,行走其間,猶如螞蟻在轉動的石磨爬行。再環望四周,竟然看不到一戶人家,只有官府所建的守關小屋孤零零站立在那裡。此時此刻,正是夕陽西下時分,烏鴉振著雙翅往家裡飛去。可是,作者那滿含悲憤而又遊移不定的心啊,怎麼才能找到依附呢……一切景語皆情語。結合楊慎滿腹經綸,卻壯志難酬,進而入獄受刑、謫戌千里邊關等史實讀此詩,不禁使人愴然落淚。

正如俗語所言,真金不怕火燒。楊慎真不愧為文人中的真金。政治生涯遭受如此重創,仕途已經走到民盡頭,但他良心不泯,正氣猶存。到雲南後,他發現昆明一帶豪紳以修治海口為名,勾結地方官吏強佔民田,化公為私,斂財肥己,坑害百姓時,不僅正義凜然地寫了《海門行》、《後海門行》等詩痛加抨擊,還特地寫信給雲南巡撫趙劍門,力陳此役“乃二三武弁投閒置散者,欲謀利自肥而倡此議”,希望其制止如此勞民傷財的所謂水利工程。

縱觀楊慎的一生,最大功勞還在於,他開拓南疆,使滇西甚至整個雲南與中原文化發生了一次巨大的融合。

雲南古稱滇國,雖在1900多年前即被大漢納如自己的版圖,但多年來“不以內地官守例之”,皆以本土大姓就官,實則為一個封閉的獨立王國。就是到了中國疆土最為廣闊的元代,其地也為梁王與大理段氏分而治之。所以,當時那裡的文化狀況,跟西藏、新疆、蒙古的情況不相上下,與中原文化相去甚遠。所幸的是,明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攻取了雲南,在那裡建立衛所屯田制度,先後移民漢族人口三四百萬到雲南,使雲南人口的民族結構產生了變化;143年後,這裡又來了一位堪稱明正德,嘉靖兩朝文壇泰斗和學界領袖的楊慎,從而加速了這裡的文明程序。時年37歲的他,不間斷在哪裡開館講學,廣收學生,孜孜不倦地考察、研究和寫作。他攻詩、詞、賦、散文、散曲、雜劇、彈詞,考論經史、書畫,研究訓詁、文學、音韻、名物等,因而著述極豐。明萬曆間,張士佩巡撫楊慎老家四川,將其主要作品收入《升庵集》,編了81卷,包括賦及雜文11卷,詩29卷,雜著41卷。此後,人們又進一步收集他的作品,編輯為《升庵外集》《升庵遺集》《升庵長短句》《陶情樂府》《二十一史彈詞》等,共145卷,真可謂汗牛充棟。如此多的著作,再加上他百科全書型的知識結構和不畏強權,堅持正義的強大性格感召力,使得雲南各族人民在他之後形成了一股學習中原文化的巨大潮流。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