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你了,就連劉一鳴要看,都不見得能批准。這個主意你就別打了。”鄭教授直接把門關死。
我倒沒特別失望,這是在我意料之中的。我握著話筒,又問道:“那當時這幅畫移回故宮,參與鑑定的人都有誰?”鄭教授疑惑地反問:“你問這個幹嗎?”
“好奇嘛。”我只能用這個理由回答。好在鄭教授沒追問,他想了想,回答說:“如果我記得不錯,這份名單是保密的。”
“這有什麼好保密的?”我大為不解。
“你聽過《文姬歸漢圖》的故事嗎?”鄭教授問。他知道我一定不知道,所以也不等我回答,自顧說了下去,“從前故宮曾收藏有一幅《文姬歸漢圖》,舊題為南宋,都認為出自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李唐手筆。後來此畫流落東北,被國家收上來,交由郭沫若郭老帶頭審定。郭老在畫上發現‘祗應司張〇畫’幾個字,其中〇字模糊不清。郭老經過仔細檢校,認為是‘瑀’字。於是這幅畫的作者,被重新認定為金代張瑀所畫。你知道,書畫鑑定主觀性太強,所以這個結論引起很大爭議,有許多人堅持認為是李唐畫的,甚至還有人帶著一書包資料專程到北京去找郭老辯論,每天門口都有人跑過來交流,讓郭老不勝其擾,惹出不少麻煩。”
“所以《清明上河圖》對鑑定組名單保密,也是出於這個原因?”
“是的,不會出現具體某位專家,而是以鑑定組集體結論來發布。露出名字的,只有當時的文物局局長鄭振鐸先生,他掛了一個鑑定組組長的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