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至於叫襄州生出大亂。”
“而今災情更甚,可援救之力卻比從前一半也不夠,受災之民,為之奈何?”
黃昭亮補的這一刀,不可謂不毒。
凡事只要做過,必定會留下痕跡,更何況數年前襄州、贛州的事情鬧得這樣大,人盡皆知,即便楊太后並不知情,等到議事完畢,回去一問,自然也就聽說了。
同樣是襄州地動,為何上一回,範堯臣就能力排眾議,擺盡理由,先緊著襄州,而在數年之後,明明災情更是嚴重,他的態度卻變為截然不同?
“而今襄州生靈塗炭,百姓難以安居,黎民正水深火熱,此地甚遠,正要早日籌劃,才不至於倉促不及,而導洛通汴,畢竟沙谷口等處距離京城只有數百里,左近也盡有村落,一旦徵召得力,很快便能使人頂上,臣以為以通渠之事為先,抽調其餘民伕,實在不妥!”
聽到此處,坐在屏風後頭的楊太后,當即就覺得有些不太舒服。
比起數月前的一竅不通,此時的她,已經稍稍能覺其中的機鋒。
楊太后雖然並不是什麼天才,可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蠢材。哪怕只有中人之資,在朝堂中被一堆人精架在火上烤了這麼久,再沒有焦黑,也能得幾分熟熱了。
況且她行事、聽政,莫不戰戰兢兢,自襄州二次地動之後,兩府議事一過,晚間就急著人翻回了數年前的摺子,又招來朱保石、崔用臣等人細細詢問,自然知道當時範堯臣力主保襄州。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