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所謂文死諫,武死戰。
大約是某太上皇在迤北待得過於久了,已經忘了大明的科道風憲,是何等的耿直敢言,尤其喜歡直刺君過。
李實的這番話,說的毫不客氣,幾乎是毫不遮掩的指責太上皇任意妄為,以致瓦剌之禍。
現如今身陷虜營,仍不思修身慎獨,依舊衝動莽撞,做事不過大腦。
想想吧,區區幾百個貢使,說是大事也是大事,說是小事也是小事。
大明給藩屬使節的賞賜向來是極厚的,幾乎每隔前來貢使的使節,都能獲得數倍於自己攜來貢品的回賞。
這些賞賜按製出於大內,花的都是天子自己的錢,心疼自是在所難免的。
但是要說支撐不起,卻也是笑話。
瓦剌欺瞞貢使人數,早已有之,這固然是一大筆開銷,但天子內庫還不至於拿不出來。
單純從這一點來看,答應也先增加貢使的要求,迅速促成談判,換得太上皇儘快歸朝,其實不失為一個好主意。
但是,事情不是這麼論的!
自土木一役之後,不管是前期以拜見上皇為由,還是後期正式提出和談迎歸,大明朝廷前前後後遣使也有五六次了,帶過來的金銀財帛賞賜之物也確實不少。
所以,如果能夠迎回太上皇,朝廷是不心疼銀子的。
但是有些事情,涉及到原則問題,是不能輕易妥協的。
瓦剌瞞報使節,欺騙朝廷,騙取賞賜,被察得處罰之後,惱羞成怒,尋釁邊境,劫掠軍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