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排猶不是第一次,內戰時期就大規模屠殺迫害過,所以當冰冷的話語從斯大林口中蹦出,超過300萬蘇聯猶太人的命運,就此被定格。在另一個世界中,全歐洲大約有900萬猶太人,有600萬被納粹殺害,剩餘絕大多數都在蘇聯,其中55萬猶太裔士兵為保衛蘇聯出生入死,其中還包括馬利諾夫斯基、克里沃舍因、卡圖科夫和米哈伊爾這些優秀將領,但在戰後,他們中很多人都遭到清算。這個平行的世界,隨著世界權力版圖的劇烈變化,地緣政治的激烈碰撞,以及英美資本主義的現實性,都讓斯大林沒有選擇餘地。他需要德國的技術,需要東歐的工人,甚至需要高標號汽油讓飛機飛起來,與國家存亡相比,只能用犧牲小部分去換取大部分。
楊秋同樣對猶太人說不上好感,在國家初創的早期,他曾經希望借用猶太資本來建設國家的基礎工業,但《白銀法案》上栽的跟頭,讓他對無孔不入的資本力量提高了警覺。為報復,他還借用西班牙內戰的機會將猶太人出賣給德國。雖然沒有證據,但猶太復國組織一直都在懷疑他,隨著中國積極插手波斯灣,兩者愈發形同陌路,一些激進分子甚至還數次揚言要刺殺他。
所以對他來說,他不會主動去拉攏,卻又不介意用“團結一切反法西斯力量”為藉口,站在背後推一把。
這種看似矛盾的戰略,其實是還有更深的目的,那就是戰後肯定會出現的猶太建國運動。阿拉伯雖然是中國的盟友,但中美、中英、英美、歐美、中歐等地緣矛盾已經在這次大戰中全部暴露出來,戰後肯定會出現激烈的交鋒。但戰爭的殘酷,核武器的出現,又讓各大國刻意避免直接的正面交鋒,所以除非英美明著出兵,否則中國也不可能去直接干涉以色列建國運動,所以中東和非洲的代理人戰爭肯定會很多。其次,從內心來說,楊秋也很希望猶太建國,道理很簡單,以目前的國際格局,蘇聯絕不可能再成為以色列建國的背後支柱,法國的力量太弱,所以精明的猶太人肯定會死死抱住英美大腿,加上英美已經被排擠在阿拉伯石油蛋糕外,石油的民元結算趨勢愈加明顯,中美即使不出現平行世界的冷戰,也會長期對抗。一旦出現這種局面,美國就需要在阿拉伯世界設立幾個釘子,到那時以色列將成為非常重要的棋子。那個時候,中國就可以藉機將轉移視線,從而減小自身的壓力,畢竟一個沒有敵人的阿拉伯也不會讓他放心。否則他也不會在建國初期,讓蔡鍔和嶽鵬相繼坐鎮西北下死手,然後又利用《程誠法案》遷民數百萬,還組織建設兵團常駐邊疆,強行推廣唯一的漢語教學。甚至戰爭爆發後,還利用中亞各國人口嚴重不足的機會,以提供貸款為餌,讓他們用土地草場等等藉口帶走西北近百萬人,這才讓西北邊疆漢民比例從建國初年的不足一半,提高到目前的超過八成。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