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很快收到小野的電報,新飛機的資料也擺在了海軍部的辦公桌上。最大起飛重量1.5噸,裝備2挺7.62毫米重機槍,機腹下還可以掛一枚50公斤炸彈,最大航程650公里,速度340公里,升限8000米,全封閉座艙,帶整流罩的發動機和起落架等等……都說明這是一款能和美國正在試驗的P26戰鬥機相抗衡的機種,甚至極可能就是為剋制P26研發的機型。
更重要的是,它是海軍型!具備在較短甲板上起降的能力。所以山本五十六為首的少壯派是很支援這次行動的。作為較傾向於航空派的少壯軍官,他一直對日本海軍在航空上的落後非常擔憂,尤其是沙特危機中楊秋不派戰列艦反而選擇航母戰鬥群先期進入印度洋的事情,足以說明對手對航母的作戰能力是有了解的。
其實不僅僅是中國,從1925年起,類似美國“海軍問題”這樣的針對性演習每支海軍都在搞,無非是誰先誰後而已。作為老牌海軍強國,大陸失敗後的日本更加依靠海軍,也變相促進了日本海軍的改革,所以去年起日本進行過多次航母作戰實驗。雖然思路還不怎麼清晰,但航空派卻堅持認為,只要有強力飛機,就能給敵人艦隊製造麻煩,可以襲擾和拖延直至主力艦趕來進行決戰。
但要想實現這個夢想,首先就要有強力飛機。要有強力飛機,就自然需要大馬力發動機。問題是,無論是美國普惠和萊特旋風、還是英國羅羅和德國寶馬、或者是中國空客和流星,這些世界上最頂級的航空發動機企業都是不可能將技術出售給日本的,所以小野的報告引發關注就很正常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