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包頭。
包頭火車站內外人山人海,既有牧民也有關內來的商販,有駐紮這裡計程車兵,更有全國各地甚至從法國學成歸來的實業工人。他們擠在一起,目光全盯著掛滿綵帶卻擋在鐵路中央的鹿砦上。一輛火車車頭向北停靠在鹿砦南面。鹿砦北面是去年完成的包庫鐵路,南面是原正太線基礎上改建並延伸的鄭州—焦作—太原至包頭鐵路。兩條鐵路本來去年就可以並軌,但因為搶運俄國物資,後來又因為鋼廠建設延誤,所以一直拖到現在。“眷誠,別發呆了……。”特意趕來出席並軌儀式的唐紹儀向詹天佑招招手,將控制火車汽笛的紅色綢繩交到他手中。
接過紅綢的詹天佑不免心神唏噓。從四年前楊秋視察這裡並定位白雲礦區後,包頭就被列為民國北方鋼煤基地,數十萬民夫和建設者來到這裡,修建鐵路,截流築壩建設電廠,鋪設電報線。經過四年努力,消耗數千萬,連炸藥都動用百餘噸後,不僅包頭這個昔日邊陲小城已經變成中等城市,而且鐵路也終於確定今天並軌!雖然兩條線還都是單線,複線建設因為要優先考慮其它鐵路所以不得不放緩很多,但它們並軌還是意味著繼俄國留下的中東鐵路後,國內終於有了第二條通往北方的主幹道,也意味著可以從漢口出發不用換火車就直接抵達庫倫。
加上國內第一座跨越長江的武昌大橋正在美國工程師的幫助下揮汗建設,西南鐵路主幹道與京漢線並軌指日可待。到那個時候,就能從最南端的廣西鎮南關坐火車直達最北端的哈爾濱和庫倫……!七年多的努力,總計耗資近10億民元,動用包括半軍半民的建設兵團在內的總計400餘萬勞力,利用滿清、沙俄和日本留下的數千公里鐵路線,規模龐大地全國三縱三橫主幹道終於初現端倪。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