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郭常在走後,荷香有些惴惴不安地問道,她總覺得剛才郭常在臨走前的話有些奇怪。
蘇暖:“……眼下來看,這個機率是很大了。”
蘇暖看著郭常在的背影,心裡微沉,但是她並不後悔剛才的所作所為。
一聽郭常在真的會報復,荷葉就急了:“那、那怎麼辦?郭常在會、會怎麼對付咱們啊!”
別看荷葉之前罵過郭常在罵得兇,但也不過是個不到十五歲的小姑娘,真遇到事,就立馬慌了。
“……放心,不會有事的。”沉吟了片刻,蘇暖給了荷葉一個安撫的笑容,轉頭又對荷香問道。
“對了,荷香,現在我每天的日用都是你每天在領取?你有做登記嗎?”
“是奴婢在領取,每天領取的份例,奴婢也都記錄在案。”荷香不明白小主怎麼突然關心起每日的份例起日用起來了。
實際上蘇暖雖然喜歡吃,但是不挑食,所以每天的膳食都是有荷香和荷葉準備的,蘇暖並不怎麼過問。
蘇暖:“拿給我看看。”
荷香:“是。”
荷香把日用份例的記檔拿了過來,蘇暖一頁一頁翻著,很是認真。
“小主,有什麼問題嗎?”荷香不明白地問道。
“沒有,你做的很好,每天領取的份額也都很清晰。”合上記檔,蘇暖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以後也都要這麼記就成了。”
說著,蘇暖就把記檔又遞迴給了荷香。
荷香接過了記檔,臉上有些憂慮。
荷香不笨,稍稍一想,就明白勒索蘇暖的擔憂:“小主,難道郭常在會讓人苛扣我們的份例,不能吧,她不過是個常在而已,不過就多侍寢了兩天而已,怎麼敢……”
就算郭常在有這個膽唆使御膳房的苛扣蘇暖的份例,但是御膳房的那些人也是人精,在宮中這麼多年什麼沒見過?怎麼會做這種落人口舌的事呢?
“敢不敢的,到時候就知道了,咱們不過是有備無患罷了。”蘇暖無所謂地笑道,眼中沒有絲毫的擔心,反而有種隱隱地興奮。
雖然平安地苟完這一生是她目前的第一目標,但是如果實在苟得太痛苦的話,她也不想太過委屈了自己。
蘇暖:“荷葉,去我的錢匣子拿一兩銀子給小李子,他剛才做的很好,這一兩銀子是獎勵他的,到底剛才也委屈他了。”
雖然只是即興發難,但是小李子卻配合的很好,一下子就把郭常在的氣焰給打壓下去了,蘇暖自然是要賞的。
小李子聞言連忙跪了下來:“能為小主辦事,是奴才的福氣,當不得賞。”
“給你你就接著吧!你小主我可不是那種賞罰不分的人。”蘇暖笑道,“還是說,你嫌我給的少了?”
“奴才不敢。”小李子連忙表示。
“那就拿著。”蘇暖叫道
這小李子平日雖然看著木訥、不像小和子那般機靈,但是沒想到關鍵時候反應倒也不慢。
見蘇暖態度強硬,小李子只得接了銀子。謝了賞,小李子拿著銀子退了出去,而蘇暖又開始自己未吃完的晚膳了。
荷香、荷葉:“……”小主的心還這是大!這還能吃的進去?
……
養心殿後殿,這天半夜,雍正又在床頭例行看某人的“日誌”。
【雍正元年三月十三日天氣多雲
……是郭常在她腦子壞了,還是她以為我腦子壞了?以為被睡了幾天,就想效仿齊妃那樣讓我給她抄經?也不看她夠不夠格?
當場給姐懟了回去,郭常在當時那個臉色啊,哈哈,別提有多好笑了……】雍正:“……這郭常在還真是沒用!”
看得到蘇暖日誌的內容,雍正不由地狠狠地罵了一句。
雖然這事他白天的時候已經知道了,但是看到那臭丫頭那麼得意,雍正還是忍不住有些氣悶。
【……銀子、首飾、綾羅綢緞……嗚嗚,好多值錢的東西,為什麼這些東西不是我的?這後宮的女人拼著命要爭恩寵,原來是能發財啊!搞得我都想犧牲節操來換了。
哎,還是臉皮太薄、道德底線太高了,幹不出這種違心的事情來,可惜了。】看到這裡,雍正瞬間滿臉黑線:“……臉皮太薄?道德底線太高了?這臭丫頭是不是對道德兩個字有什麼誤解?”
這臭丫頭可以說是他生平見過的最沒臉沒皮的女人了,有哪個女人像她這般放肆的?還敢談節操?她知道兩個字怎麼寫嗎?
還有,她是他名正言順的妃嬪,他要是真的臨幸她,她有拒絕的權利嗎?犧牲什麼犧牲?
雍正在心裡狠狠地唾棄道,不過看著這丫頭這般“眼饞肚飽”“痛心疾首”的樣子,他的心裡莫名的舒服起來。
臭丫頭,朕就是讓你看到摸不到,饞死你!
只是雍正剛高興沒兩分鐘,蘇暖下面寫的東西又差點沒把他氣死。
【……連續翻了三天的牌子了,四四果然翻不動了。我就說嘛,都四五十歲的老頭了,還真當自己是二十歲的精神小夥啊,要是再不保養,早晚得馬上風死掉。
不過,如果雍正能早點死掉的話……那我就能早點做寡婦逍遙自在了?好事啊!】“……呵呵。”看到這裡,雍正反正反而平靜了。只見他陰惻惻的笑了起來,眼中盡是森冷的殺人般的目光。
“看來朕還是太過仁慈了,反正這個臭丫頭知道的也差不多都寫了,朕還和她廢什麼話?就憑她這些天的大逆之言,朕直接殺了已經算是開恩了!”
何況那個臭丫頭還搶了屬於他的洗髓丹,只此一條,千刀萬剮也不為過!
小心眼的雍正可是一直記恨著這件事呢!
正當雍正在考慮殺還是不殺的時候,眼光不由地掃過蘇暖後面寫的日誌,不由地神情一怔、眼中的寒意也不由地消散了些。
【哎呀,不行不行,蘇暖,你好歹也是接受了社會主義教育的人,怎麼能這樣幸災樂禍地盼著別人死呢?
四四雍正雖然為人多疑又喜怒無常,但是瑕不掩瑜,怎麼說也是一位明君。
四四即位之後也幹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事,做出了改土歸流、廢除賤籍、攤丁入畝、耗羨歸公、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等等一系列的改革,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的發展。要不是四四,也就沒有後世所謂的康幹盛世了。
而且四四的勤政也是歷史有名的,能活活把自己累死在龍案上的皇帝,整個中國歷史也找不出第二個了。可惜四四死的太早了,要是再幹個十來年,大清估計會更加強盛。
乾隆即位的時候才二十五歲,雖然從小接受帝王教育,但是到底還太年輕了,很多事情方面的處理不如他爸老練,而且乾隆活得太久了,到了晚年就貪圖享樂,把他老爸留給他的6000多萬兩銀子,敗得就剩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