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萬曆十三年八月十六,皇帝下旨冊立皇太子,欽天監這次給的時間特別快:三天之後,即八月十九日。
是日,皇極殿殿門大開,內官設皇帝御座、香案於殿中,殿外丹壁的拜位西側設冊寶亭一座。
皇帝著袞冕。袞服為玄衣、纁裳:衣六章織有日、月、星、辰、山、龍、華蟲(花、鳥紋);裳六章織有宗彝(虎、猿紋)、藻、火、粉米(花粉、米紋)、黼(斧狀紋)、黻(按:黑青相間花紋);中單以素紗為之,紅羅蔽膝,織火、龍、山三章;著紅襪赤舄。
革帶佩玉:大帶兩邊用緣,上以朱錦,下以綠錦;大綬六採,用黃、白、赤、玄(按:黑色)、縹(按:淡青色)、綠織成;小綬三色,同大綬間;配玉鉤、玉佩、金鉤、玉環。
帝王之冕:圓帽上覆綖板,前圓後方,用皂紗裱裡。綖板前後各有12旒,即五彩的絲繩12根,每根穿七彩玉珠12顆,每顆間距一寸。綖板左右懸紅絲繩為纓,纓上掛黃玉,垂於兩耳之旁。此為允耳。
所謂“黈纊塞耳,前旒蔽明”,意思是用棉球塞住兩耳,用玉串蔽開前後之明,目的就是不斷提醒皇帝避免眼目只看到近處,耳朵只聽近臣之言的弊病,使耳目之聰遠達四方之意——“充耳不聞”成語,雖然意思不同,但也從允耳發展來。
袞冕這種服制始於《周禮》,歷經漢、唐、宋、元諸代,一直延續到明代,綿延兩千多年。滿清入關後,以珠頂金牌垂翎喇叭帽和圓領對襟、團龍平袖的海水江崖袞服替之——華夏衣冠自上而下的斷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