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放眼全國,人地矛盾此時已經非常突出。東北的大開發,是朱翊鈞為這即將爆炸的鍋爐,開啟的第一個減壓閥。
國朝極盛時,疆域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北達戈壁沙漠,西北至哈密;西南臨孟加拉灣,並收復安南全境;在青藏高原上,也設立羈縻衛所。國土面積超過一千萬平方公里。
到了萬曆元年時,這碩大的國土在東北收縮到遼河流域;北方全部撤在長城之後;西北新疆全無,明軍退守嘉峪關;西南雖未全部折回到雲南,但緬甸已經出了英主,亂事近在眼前。
號稱“不割地、不和親、不納款”的大明,歷代皇帝面對邊疆地區的反叛,卻束手無策。曾經佔領、羈縻的國土大片淪喪。
國土的丟失,一方面是國力衰弱,力有不逮。更重要的是,歷代君主中沒出來一個漢武帝,反倒是一幫守戶之犬儒。
仁宗之後,不管國力如何,歷代帝王少有擴土之心。有一個兩個有點志氣的,或眼高手低,空留恥辱笑柄;或剛有振作之意便告崩殂。
等到朱翊鈞接手,這原來超級大的國土,此時只剩下一半多些,比三國時魏國的國土面積沒大多少。
而萬曆元年的帝國人口,黃冊統計約為六千五百萬。朱翊鈞根本不相信這個資料,去年讓錦衣衛在東西南北各選了一地,做了抽樣調查——南方此際在黃冊之外的能有在冊的一半,北方在黃冊之外的也超過至少三分之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