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如果誰要不知足地說,“炸花生米”和“紅燒肘子”只是生活調劑的偶爾需要,用處還不算太大的話。
那麼“張大勺”再傳的幾個幾乎家家戶戶、日日餐餐都要用到的烹飪竅門,那說起來可就真是功德無量,讓人受益良多了。
都是些什麼呀?
首先就是怎麼用味精。
味精這東西,其實就是穀氨酸鈉,最早是1866年由德國化學家裡德豪森研製成功的。
後來日本人意識到其中的商業價值,率先創造出了工業生產的“味之素”。
直至傳入我國後,是1921年吳蘊初發明瞭生產穀氨酸鈉的水解法,才徹底打破了日本人的壟斷性經營。
從此,味精才以低廉的價格進入了普通民眾的廚房,和華夏飲食文化緊密聯絡在了一起。
不用多說,味精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可以提鮮,增進人們的食慾。
還能提高人體對其他各種食物的吸收能力,對人體也有一定的滋補作用。
想當初“味之素”的廣告語,不就是“家有味之素,白水變雞汁”嗎?
實話實說,這要比起當今社會的保健品來,還真不算虛假廣告。
但正所謂過猶不及。
要知道,過去海外的華人,除了極少數的社會精英,幾乎都是被“賣豬仔”過去的沿海貧民。
而這些華工和華工的後代,就沒幾個懂得做菜的正經廚師,甚至是在自己家也沒上過灶的傢伙。
於是他們無不把此物視為調味珍寶。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