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實事求是的說,其實“窮”這個字,並不能完全讓人產生致富的強烈願望。
拿我們國家來說,老百姓早已經窮慣了。
從封建時代開始,一直到建國之後的六七十年代。
生活窘迫、忍飢挨餓的家庭,在我們這個古老的國度裡數不勝數。
然而改革開放之後,能及時抓住歷史機遇,甚至敢於去抓這個歷史機遇的人,卻如鳳毛麟角。
這自然是因為人有惰性,因為長期處於封建農耕社會,所造成的安貧樂道的侷限性。
我們的老百姓太容易滿足了,只要窩頭變成白麵饅頭,大醃蘿蔔換成了帶葷腥的炒菜,就只剩下心滿意足,來感嘆活著的滋潤了。
然後人們往往會用“知足常樂”這樣的話來寬慰自己,好為本身的不思進取,找到一個消除負罪感的理由。
而遠在大洋彼岸的非洲大陸,似乎更是在嚴格地遵循這個規律,所以才會一直與貧窮難捨難分。
由此可知,因為窮就拼命的致富,這顯然是缺乏生活邏輯的。
如果理智的來看,窮與富其實是生活境況的南北兩極,這種改變就代表著要走極端。
因此這“兩極”的轉化,真正的動因只能來自於自身價值取向的醒悟。
而這種醒悟,註定了那滋味必然是刻骨銘心的,一定得深深的觸及靈魂才能達成。
否則,一個人又憑什麼會從習慣的狀態下,敢冒大風大浪和大起大落的風險,走向另一種截然相反的未知處境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