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三季 特殊當事人 第五章 囚徒困境的解法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餘白那句話不是隨便說的,只要給她案子做,她真的就不會瞎想了。

從新區看守所開車回立木的一路上,她連莫扎特都沒顧得上聽,一直在想剛在和譚暢的那番對話。

“你覺得譚暢和孫莉莉、陳群,還有李洪慶是提早商量好的嗎?”她問唐寧。

同案四個人交代的都一樣,沒有爭著立功,沒有抖出更多老底,難免讓人有這種猜測。

“你猜他們怎麼商量的?”唐寧卻反過來問她。

餘白看了他一眼,覺得這人肯定老早就開始琢磨這件事了。

1950年,美國戰略研究機構蘭德公司提出了一種理論,後來又被形象地用一個故事闡述出來,那就是盡人皆知的“囚徒困境”。

在那個故事中,有兩個人入室盜竊殺人,被捕之後分開關押,互相之間不能溝通。

檢方給了他們三個選擇:

第一種,如果兩個人都不招供,由於證據不足,每人被判有期徒刑一年。

第二種,一個人招供,另一個不招。招的人算立功,判刑半年,不招的判二十年。

第三種,兩個人都招供,案子證據確鑿,每人判八年徒刑。

從兩名囚徒的主觀角度出發,我招,你不招,結果顯然最優。

但在實踐中,無論是真實場景,還是模擬遊戲,最常見的結果卻是兩人都招供。

目的不是追求最優結果,而是避免最糟糕的情況發生——我不招,你卻招了。

所謂“囚徒困境”,雖然舉的是一個司法屆的例子,但更多的卻是經濟學、管理學上的運用,在公司培訓、團建遊戲裡簡直要被玩壞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