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關於中國歷史的思考(網上摘抄)
一前言
作為理工農醫類學生,我很喜歡中國的文史。古代話本說起諸葛亮,喜歡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古博今”來形容,因為知道文史地理很容易被認為是知識淵博,而且瞭解文史地理能相對容易地提高文化素質。哲學、科學都有自己的基礎和難度,要了解哲學科學遠比了解文史地理難。由於我偏偏知道一點文史地理的常識,因此被周圍同學視為是“文史豐富”的人。嗟夫,羞煞我也!我畢竟不是文史專家,所以只能在表面上做一些膚淺工作。那就長話短說,談談我對中國歷史的認識吧。
二關於中國官制史的認識
正所謂“一朝皇帝一朝臣”,每一個歷史朝代都有自己政體制度。這裡我的基本認識是:歷代官制的變遷,從客觀上講是生產力發展必須有相應的生產關係所匹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必然結果;主觀上講是坐朝天子的皇權與當朝臣子的相權矛盾發展的結果。
1秦漢時期
先說秦漢,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朝代,建立了影響後世的封建制度。此後的漢朝是中國古代蓬勃發展的上升期,前期沿襲了這套制度,在漢武帝之後又有所變化。它們的基本官制是“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有三種說法:一是“三師”,即“太師、太傅、太保”及“少師、少傅、少保”,這個歷次朝代都有,是標榜天朝尊重禮制特別設定的象徵性官位,雖然地位尊崇,但沒有實權;二是“三司”,即“司徒、司馬、司空”,東漢時期的三公確實曾改叫此名,但是在大部分時候,它們還是象徵意義的;三是秦漢官制的核心,這裡所講述的重要內容,即“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