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走上金龍房車的是一位頭髮花白的老者,見王越如此客氣,他連忙擺手道:“不敢有勞少保大人如此禮遇。”
“蘇先生請坐,從年齡上來說,您算得上是本官的長輩了。”王越的確很尊重這位老人。
蘇鳴崗,現年五十八歲,福建同安縣人。幼入私塾,弱冠赴印尼謀生,通曉馬來語和葡萄牙語。一六一九年,荷蘭人佔據巴達維亞後,蘇鳴崗從萬丹帶領一批華僑開發巴達維亞。
同年十月,荷蘭東印度公司總督高升任命他為首任華人甲必丹。
蘇鳴崗初到巴達維亞時,華僑居住條件很差。他遂向殖民當局購地,經華僑修河堤、建房屋,才有較好的居住地方。荷蘭在印尼的殖民當局又聘他為評政院議員,處理華僑內部糾紛,協調華僑與殖民當局關係。他還為減少華僑工作時間及解決內部糾紛出過力。他任華人甲必丹不久,就被任命為地方推事,後被選為執行官之一。
蘇鳴崗不但政務能力突出,其在農業上的成就與貢獻,已被歷史傳記,足以名留青史;印尼的農業就是蘇鳴崗率領著華人先民們奠定的基礎,其移民印尼拓墾的豐功偉績,在印尼國家發展史料和《福建省華僑志》中都有記載。
一六三三至一六三五年間,臺灣的荷蘭當局組織中國人(散戶)到赤崁農墾,試種甘蔗、棉花、大麻、靛青、稻米、小麥、姜、菸草、土茯苓等,其中種植的甘蔗較成功,其餘作物則欠理想。例如稻米方面,導因於缺乏水利灌溉,當年雨水又不足。一六三四年就遭遇失敗,隔年無人繼續栽種。一六三四年試種棉花,但因遭遇強風,種植未果。靛青及大麻方面,一六三五年收穫量尚可,同年開始種姜,成效不佳;菸草與土茯苓收穫都不如中國廣東。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