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自從埃裡克艾德里安上臺執政以後,隨著國內政局的穩定,首先調整了德國的國際外交大戰略,積極主動靠攏西邊的英國和南面的義大利的同時,表面上開始高調反對蘇聯,以此獲得英國和法國的放心。
實際上,德國一直暗中與蘇聯保持著緊緊密的商貿和外交關係,只是在表面上做得非常巧妙。選擇靠攏義大利是因為其意識形態都屬西方國家體系,與德國的發展方向有著很明顯的相似性。靠攏英國則是為了增加德國在歐洲的外交空間,畢竟英國曾經主導了歐洲和世界的政治局勢,是國聯權力的中心,至少現在美國目前還不具備成熟的領導經驗。
違反“柏林和約”條款和聯合大英帝國平衡歐洲,這兩項措施對法國影響都非常大,迫使法國放棄敵視德國並追隨英國對德國進行妥協。但是,法國人並不是傻瓜,在法國人看來,一戰雖然遭受了重大損失,但也獲得了豐富的經驗,那就是積極防禦,只要防禦到位,德國人就必將在衝破這層鐵布衫時付出巨大代價。也許法國在經濟、工業、本土人口實力上不足以匹敵德國,但軍力卻並不弱,因此,打好防禦戰是比較合適的選擇。如果法、德磨擦時法國能得到英國支援,打敗德國就有了一定的把握,否則只能聽從上帝的安排。但是,法國人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能夠把德國的注意力轉向東部,讓德國人與蘇聯火拼,法國就能穩穩掌握歐陸的霸權。因此法國總統普恩加萊寧願犧牲一些對法國並不是特別友好的歐洲國家,例如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等,也要與德國在表面上搞好關係。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