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你看這裡,輾抽粗細不一,每一須臾轉動都有寸差,你再看女兒將棉籽喂入兩軸之間,就在這轉軸輾扎間,棉籽殼與棉絨便分離來,這實要比起用手剝棉籽快出太多!當真是巧妙無比……”
王文謙捋須看了很好一會兒,看棉籽脫殼的速度確實不知道要比手剝棉籽快出多少。
秦漢之前西域便有棉花的記載,稱棉如草,籽實如繭,繭中絲如細纊,名為白疊子。
當時就有棉花移植中原,但在皇家園林裡更多是被視為觀賞花草,而到前朝時,西域南疆才有較大批次的棉布傳入中原,前朝便有“桂布白如雪、吳棉軟如雲”的詩句流傳,中原及江淮地區民間也開始有少量的棉花種植。
然而限制棉花種植及棉布推廣的,還是棉布脫籽、紡織要比麻繁複、困難得多。這最終使得棉織品昂貴無比,以致與絲織品一樣,淪為世家門閥及官宦、宗室的專用品,而與平民無緣。
而又由於織造技術的限制,以及早年從西域流傳過來的多為粗絨棉種,棉布的舒服性、美觀感,又差絲織品一些,這又造成上流社會對棉織品的需求遠遠低於絲織品。
這諸多原因,都使得中原及江淮地區即便從前朝起就有區域種植棉花,但數量猶極為有限,並沒有大規模推廣開。
棉的種植,其實不比麻難多少,而每畝地的產棉籽量也不比麻低多少,由此可見倘若真能用新式的碾棉車、大弓、多綻錘紡車,一旦將棉織品的紡織難度,降低與麻織品相當的地步,大舉推廣棉花種植,將是大有可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