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孩子膽子小,在一件輕而易舉的小事面前,也會顯得畏縮懦弱和謹慎。他們優柔寡斷,對一件簡單的事也不能快速地作出判斷。對於這種現象,有的家長往往會作出錯誤的判斷:
假如膽小的是一個女孩,他們會認為這是女孩的特徵,是女孩固有的羞怯與靦腆;如果是一個男孩,他們會覺得這個兒子很乖,不像其他男孩一樣到處去惹事。他們不知道這種膽小是自卑的心理在作祟。與此同時,他們會感到自己孩子的做事能力極差,幾次三番地說,也不會使孩子有太大的改觀。他們一邊有孩子“溫柔和乖巧”的喜悅,一邊又有孩子能力差的憂愁。
即使有的家長知道孩子是有自卑的心理,但在他們的心裡,自卑就是“無用”的等同語,他們也試圖改變孩子自卑的心理狀況,想透過自己的教育使孩子能做好。
在眾多的父母中,當看到自己的孩子做不好一件最簡單的事時,我們就可以看到他們會使用如下的字句:
“你看你,連碗都端不好!”
“真是笨死了!這麼簡單的題都解不出來!”
“真沒出息,腦子用來做什麼的?”
從這些父母教育的言行來看,不少父母在教育中喜歡批評孩子,或者說批評總是多於表揚,或說批評與年齡成正比,孩子年紀越大,父母對孩子就越是挑剔,父母忘記了孩子在牙牙學語時自己的賞識心態。他們不知道孩子的心智發育是不成熟的,還沒有自我評價意識和自我認知能力,孩子對自己的認識和判斷,最先來源於父母對他們的判斷。父母的這些言語往往對孩子起一種負面的暗示,父母說多了,在孩子的心裡就會烙下“我不行,我沒有能力”的印記。以後每當嘗試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他最先想到的是:“是的,我可能真的不行,還是不去做了。”這樣,父母就在無意識中把自卑感慢慢地植入孩子的心理,自信在孩子身上漸漸地也就蕩然無存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