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便是王禹偁的“內外十條”。張洎和王禹偁都提到了趙光義的“將從中御”之策不妥,都希望他能夠給予邊關將帥適當的自主權,而知制誥田錫在自己的奏疏裡同樣也說到了這個問題。他在這一點上就說得更為直接—“既得將帥,請委任責成,不必降以陣圖,不須授之方略,自然因機設變,觀釁制宜,無不成功矣。”
綜上所述,趙光義的“將從中御”以及他重文抑武的國策已經達到了讓文官集團都“忍無可忍”了。這些大才子們的書可不是白讀的,他們更不是一群傻子,他們的心裡其實很清楚宋遼戰爭會打成如今這個樣子主要責任人正是那位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遺憾的是,這個道理其實皇帝本人也知道,但他至死都沒有在這方面做出過讓步。
至於原因,或許某些後世之人的看法是正確的,那就是趙光義覺得自己的皇位是“偷”來的,他絕不容許有人可以掌管數以十萬計的龐大軍團,他擔心這樣會有人像哥哥那樣把他的皇位給搶走了,即使是他的大舅子李繼隆也沒有這個特權和例外。為了皇位的穩固,他必須要把軍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日期:2021-06-27 22:54:36
這些大臣們的上書是否對趙光義產生了實質性的影響不得而知,但自此以後他再沒主動北伐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他在邊境廣積糧草屯駐兵力也是事實,但如張洎所言的那樣在邊境建立三座各囤積十萬大軍的軍鎮卻沒能成為現實。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