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注意,李瀚的這道奏摺所針對的目標已經不單單是杜審進一個人,而是全國所有的節度使。趙光義如果真的同意了李瀚的建議顯然是具有一定的風險性的,因為這很有可能會引起眾多節度使的牴觸甚至是集體性反抗。這件事從本質上來說畢竟是在從別人的嘴裡搶食吃,這事換了誰估計都得反抗。
若是放在五代時期,這根本就是一件皇帝想都不敢想的事,要知道在當時僅僅只是讓某個節度使搬個家就足以釀成改朝換代的大亂。然而,此時已不同往昔了,經過趙匡胤十七年的經營,眼下的宋朝境內根本沒有哪一個節度使擁有與中央叫板的實力。更重要的是,趙光義在做這件事的時候首先就是拿前宰相趙普以及自己的舅舅來開刀,如此一來其他人還有什麼話可說?
於是,趙光義向全國各地的節度使們下發了一道詔書:全國所有節度使從今以後將不再有管轄支郡之權,其所轄支郡的行政權從此收歸中央。
趙光義不是一個蠢人,在做這件事之前他肯定是經過周密的謀劃和審視,依照他的行事風格,在做任何一件事的時候他都會把後續可能出現的情況都考慮進去,而且還會做出與其相應對的預案。不過,出乎他意料的是,在他一道詔書頒發下去之後所有的節度使都表現得很乖,沒有人站出來發出雜音。
這件事站在歷史的高點上來看可以配得上任何的讚譽和溢美之詞,因為這意味著自唐朝開始走下坡路以來,中華大地的行政權再度回到了至高無上的皇權的掌控之下。何為統一?簡單說就是政令通行於全國是也。相較於其他朝代,此時的宋朝並沒有什麼能夠凌駕於州郡長官之上的行政官員,比如什麼太守、州牧、總管、總督或巡撫之類的省級地方大員。在廢除了管轄支郡的權力之後,宋朝的一大堆節度使們在實質上就變成了一個知府大人甚至是一個縣令,封建王朝的歷史發展到這時候已經可以說是在行政管理上達到了一個登峰造極的程度——中央政府直接管轄各個州府。用今天的話來說,全國各地已經沒有什麼省長了,最大的地方官就是市長。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