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業派出自己的衛隊指揮使陳廷山率領三百人偵查敵情,可悲的是,陳廷山這夥人一頭就跟李繼勳的大軍主力遇上了。在實力差距如此明顯的情況之下,陳廷山當機立斷決定當一回好漢和俊傑:好漢不吃眼前虧,識時務者為俊傑,他帶領這三百人向李繼勳投降了。
看到史書裡的這個記載讓人不由得想起了楊再興,同樣是帶領三百人,同樣是面對數以萬計的敵軍,可這世間只有一個楊再興!
楊業的衛隊指揮使投降了,宋軍這下對楊業的兵力部署和實力自然是一清二楚,而且加上李繼勳的大軍實力遠高出自己,於是楊業這才率部後撤直奔太原,可他一回到太原劉繼元就以畏敵怯戰之名而將他的兵權給解除了。
結合後面的史料記載來看,很有可能的是,在陳廷山投降之後,李繼勳等人也被大雨給阻截在了團柏谷附近,他們與趙匡胤的大軍同樣是無法再繼續前進。
翻開現代的地圖或是開啟任意一款地圖軟體,然後搜尋太原,再找到汾河,當找到這兩個定位之後你會發現一個怪事:為何三個月前宋軍要過汾河才能進攻到太原城下?解釋只有一個:因為當時的太原城在主體呈南北縱貫之勢的汾河以西的位置。當時的宋軍要想進攻太原就必須過汾河,而對北漢大兵們來說阻止宋軍越過汾河就是保衛太原的第一戰,如此一來,汾河橋就成了雙方角力的焦點。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