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崔含真曾幾度上門,為李蟬介紹行卷的門路,李蟬雖只是心領他的好意,但也不是全然無動於衷。眼下鄭君山說的,也是李蟬的顧慮。
鄭君山接著說:“大庸國三年一度的科舉,取士八十餘人,這八十多個名額都要引爭搶。而乾元學宮招生,時期不定,學宮建立已有百年,招生不過十次。而每次只收三十六人,其中學士僅僅十二人。上一回學宮收徒時,天下初定,聖人遷都,也擺脫了劍南門閥的勢力。那時學宮招收三十六人,幾乎有七成都出身寒門。如今麼,還沒過十年,幾乎每一個名額,都被各方士族盯死了,若背後沒有靠山,任你才高八斗,也難以殺出重圍啊。”
李蟬指肚輕划著紙頁鋒利的邊緣,沉吟了一會,“依在下的拙見,取士若更重門路而蓋過了才華,是捨本逐末了。先賢曾有‘以茲悟生理,獨恥事幹謁’之句,雖落得個窮困潦倒的處境,氣節卻令人欽佩。時局如此,既無可改變,要麼削足適履,要麼獨善其身。我也不是心比天高的人,這次來到玉京城,就是要進乾元學宮學道。”
說到這裡,他起身行了一禮,“二位是乾元學宮大學士,乾元學宮春試將近,還望二位能提點一二。”
鄭君山起身請李蟬又坐了下來,“不必如此多禮,你我雖相識不久,但青靈縣一事,已足見君之才能品性。”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