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以前的雀替構件大多用於內簷,元代以後,尤其是清代,普遍用在外簷的額枋下,裝飾性也變得更強。
宋元時期的雀替紋飾相對簡單,大多由少量線條組成,明代略微複雜,到了清代,它的重點從力學變成了美學,雕法各異,形態複雜,已經堪比獨立的藝術品了。
許問第一次學習修復的是孫博然的雀替作品,當時他從連天青那裡學到的名稱就是“雀替”。那件作品形態複雜,裝飾性明顯大過它的力學作用,從名稱到式樣,都有著顯著的清代特徵。
但之後出去,僅僅在江南,他就看見過很多種樣式的雀替,不乏宋明樣式的。
最關鍵的,這些都不是陳年舊作,而是新制的“流行樣式”。
當時許問就有點糊塗,這個斷代傳承究竟是怎麼回事?
不僅樣式,名稱也是一樣,對這個構件各種叫法都有。雀替、綽幕、角替、託木……雖然彷彿只是習慣,相互之間都能理解說的是什麼,但時代真的非常混亂,令人疑惑。
那時候許問就想過要打聽一下這是怎麼回事,但這這那那地忙著,一直沒有時間。
現在這些曾經的思考再次翻上心頭,他努力釐清頭緒,試圖從重重迷霧中找到真相。
百年間,無視時代,名人輩出,群星薈萃?
而這些人,本應出現在數千年間,擁有著自己的歷史與傳承,人生與悲歡?
作品承載歷史,作品之間擁有傳承。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