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南的水泥路,除了寬度,施工質量甚至比不上後世的鄉村級公路,也就是隨時崇禎四年水泥產量增高,但是,百姓建房對水泥需要不高。
這主要是水泥的成本無法降下來,生產水泥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全旭為了發展遼東,自然不可能像殺雞取卵,所有人工成本,制約著水泥的成本。
直到荷蘭人送來的上萬名奴隸,這樣以來,免費的奴隸,只要管飯就成,一下子把水泥的成本給降了下來,同時一條超前三百多年的水泥開始在遼南出現。
因為水泥路的好處太顯而易見了,路面平整堅硬,因為路面堅硬,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超載。
就像四輪馬車,在三合土硬化的路面上,可以裝載四千多斤,在這種的路面上,可以裝載六七千斤。下再大的雨也不會泥濘,別說馬車,就連笨重的太平車也能在上面跑得飛快,最妙的是它幾乎是幾十不壞的,修好了,幾乎就再也用不著為修路犯愁了。
水泥路最直觀的便利,就是運輸成本直接下降了。而且一個約定俗成直接被打破了,就像在《史記貨殖列傳》是記載:“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這句話的意思是,出了百里,就不用販柴火了,商品的運輸成本就大於實際價值。
可是,這條水泥路的出現,這個運輸成本就完全顛覆了,原本的那種質量的官道,一輛大車需要兩個人,一頭牛或馬,免費運輸十石糧食,現在的情況是,一輛大車可以運輸四十多石糧食,原本需要七八個人,現在就需要一個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